
碳足跡評估方法
生命週期 (Life Cycle, LC) 是指產品從原料取得、製造、使用,到最終處置的整個過程。生命週期評估 (LCA) 則是一種分析工具,用以評估產品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對環境的潛在衝擊,包括:全球暖化、酸化、優養化、土地與水資源使用、臭氧層破壞等。
國際標準組織 (ISO) 於1996年制定 ISO 14040 系列標準,規範 LCA 的評估架構。我國亦參照此架構,制定 CNS 14040,並於《環境基本法》第6與第8條納入生命週期觀點。在 LCA 各項環境衝擊中,「碳足跡(Carbon Footprint, CF)」主要對應全球暖化潛勢,用以衡量產品或工程在全生命週期內的溫室氣體排放量。目前常見的碳足跡量化方法包括:
-
PB法(Process-Based):依照製程資料逐項計算碳排量
-
IO法(Input-Output):使用經濟投入產出表估算碳排放
-
Hybrid法:結合PB與IO,兼具精準與廣度
Carbon Footprint Verification
生命週期思維,打造真正永續的未來!


原料取得

使用維護

製造

最終處置

製程盤查法
生命週期分析 ( PB法 )
PB法(Process-Based Method) 是一種由下而上(Bottom-up)的碳足跡評估方式,透過統計產品製造過程中實際耗用的能源與物料,來計算其溫室氣體排放量。PB 法在執行上相對困難,但由於其數據來源直接且可信,仍被視為最具代表性的碳足跡量化方法之一。
🔍 方法特性:
-
根據產品製造商的產量與耗能結構計算
-
特別適用於單一產品或生產線的碳足跡計算
-
能精確反映目標產品的實際環境衝擊
⚠️ 實務挑戰:
-
需廠商高度配合提供生產資料
-
耗能數據蒐集難度高、統計量龐大
-
可能產生截斷誤差
-
複合產品評估困難
投入產出生命週期
盤查分析 ( IO法 )
IO 法(Input-Output Method)是透過國家或地區的產業關聯表(Input-Output Table),計算不同產業生產過程中所涉及的直接與間接能耗,屬於由上而下(Top-down)的估算方法。IO 法雖無法細緻反映單一產品製程,但因可與成本數據連結,適合用於工程造價估算階段之碳排推估與政策分析。
🔍 方法特性:
-
結合能源排放係數表,換算為每單位價格產品的 CO₂ 排放量
-
適用於大尺度產業層級分析
-
可與工程價格資料連結,推算碳排放與能耗
-
分析對象多為國家、產業,不適合精細化產品層級估算
⚠️ 實務挑戰:
-
僅反映產業平均,難精準估算單一產品碳排
-
無法涵蓋海外製程,碳排統計恐低估
-
不適用微觀分析,建議搭配 PB 法使用
複合生命週期
盤查分析(Hybrid法)
由於 PB 法精準但資料取得困難,IO 法資料齊全但不夠細緻,結合兩者優點的 Hybrid 法應運而生。可分為以下兩種主要類型:
① 分層複合法(Tiered Hybrid)
-
PB 法 為主體,IO 法補足上游投入不足部分
-
一般應用方式:
製造、營運維護、廢棄處理 → 使用 PB 法
原物料取得階段 → 採用 IO 法
② 投入產出複合法(Input-Output Hybrid)
-
進一步將 IO 表中的產業部門細分
-
搭配子分類資訊,推估更具體產品的碳足跡
✅ 優勢
-
同時具備 PB 法的精確度與 IO 法的完整性
-
適用於複雜產品或資料不完整情境
-
有效降低截斷誤差與資料缺口
三種產品碳足跡量化方法之優缺點

優點
Advantage
缺點Disadvantages
PB
-
獲得各製程之詳細結果
-
詳細分析特定製程
-
比較特定產品
-
容易有截斷誤差
-
需要較多的成本與時間
-
增加新製程有難度
-
可能須使用專利資料
-
無法反映連帶影響
-
數據不確定性
IO
-
避免截斷誤差
-
解決間接影響問題
-
較少成本與時間
-
反映不同經濟部門間直接與間接之交互關係
-
無法有效分析特定產品
-
IO數據可能過時
-
從產品之物理量轉換為金錢有難度
-
不適用製程評估
Hybrid
-
解決PB需要較多成本時間及數據缺漏問題
-
減少PB可能的截斷誤差
-
改善IO細緻性
-
多種組合PB與IO數據的方法
-
無商業軟體